近年来,经济领域一直存在着通货紧缩和长期停滞争论.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现象,而长期停滞则是一种经济停滞不前状况. 文将探讨通货紧缩与长期停滞关系.
通货紧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,即“好”通货紧缩和“坏”通货紧缩. 好通货紧缩是由供给侧因素引起,如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生产成下降. 这种通货紧缩被视为正常和健康现象。相反,坏通货紧缩则是由需求侧因素导致,即总需求持续萎缩。坏通货紧缩通常是经济问题信号,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。
宏观经济学中,衡量一般物价水平指标有CPI、PPI和GDP平减指数. 判断经济是否发生通货紧缩,通常采用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。然而,编制CPI方法滞后于经济环境变化,不能准确反映消费偏好变化、技术进步以及新产品出现. 因此,有研究指出CPI高估了实际物价上涨幅度. 基于这个原因,一般认为,核心CPI涨幅低于1%就可以判断经济发生了通货紧缩.
有人错误地认为,通货紧缩除了物价水平下跌之外,还应伴随着货币供应量减少. 这种观点产生主要是源于对英文inflation(通货膨胀)和deflation(通货紧缩)直译误解. 在英文中,inflation和deflation都没有“通货”二字. 因此,在货币供应量不变情况下,还可以发生成推动型通货膨胀. 实际上,在案例中,几十年通货紧缩伴随是几十年货币扩张。
经历了几十年通货紧缩,但通货紧缩只是长期停滞症状之一. 1990年危机后,经济陷入了停滞状态. 停滞原因复杂多样,包括政策失误、金融体系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。通货紧缩使得企业和个人更加谨慎,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弱,导致经济无法复苏.
通货紧缩与长期停滞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。坏通货紧缩会加剧经济停滞,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而好通货紧缩是经济发展有益因素.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,应该警惕坏通货紧缩并采取适当措施促进经济增长.
注:文为创作文章,与参考文章有所不同,仅供参考.
参考文章:
来源:意见领袖 【相关阅读】周天勇:辜朝明财政建议或许不可行 夏春反驳辜朝明:“失去三十年”,绝非来自“资产负债表衰退” 李迅雷:当前与90年代资产负债表衰退不同 意见领袖 | 殷剑峰 1、“好”与“坏”通货紧缩 与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相对应,通货紧缩就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. 造成通货膨胀原因有供给侧因素(成推动型通货膨胀)和需求侧因素(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),造成通货紧缩原因也有供给侧和需求侧之分. 供给侧导致通货紧缩主要源自技术、经济全球化等供给侧因素带来生产成下降,这被看作是“好”通货紧缩;而需求侧通货紧缩则是由总需求持续萎缩所致,这被看作是“坏”通货紧缩——通常情况下,我们讨论都是这种“坏”通货紧缩,而正是这方面典型案例。宏观层面度量一般物价水平指标有三个,即:CPI、PPI和GDP平减指数. 判断经济是否发生通货紧缩通常采用是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,核心CPI负增长肯定就是通缩,但核心CPI正增长也未必不是. 各国编撰CPI方法都滞后于经济环境变化,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甚至是常年不变(例如). 由于滞后CPI不能反映消费偏好变化、技术进步以及新产品出现,因此,许多研究都发现,CPI高估了实际物价上涨幅度. 例如,早在1996年,Boskin等人就向参议院提交了一份影响很大报告,指出CPI将每年物价上涨幅度高估了1到2个百分点。基于这种原因,一般认为,核心CPI涨幅低于1%就可以认定经济发生了通货紧缩。目前国内有些券商报告以为,通货紧缩除了物价水平下跌之外,还应该伴随着货币供应量减少。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。这种观点之所以产生,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文字面上去理解:在英文中,inflation(通货膨胀)和deflation(通货紧缩)都没有“通货”二字,翻译成中文后似乎inflation就一定同货币供应量增加牵扯到一起(记住:在货币供应量不变情况下,还会发生成推动型通货膨胀),而deflation就自然对应着货币供应量下降. 在下面案例中,我们将看到,与几十年deflation相伴是几十年货币扩张. 2、病 经历了几十年通货紧缩,但通货紧缩只是长期停滞(secular stagnation)症状之一. 1990年危机破灭后,.